羊用B超顯像法具有快速、直觀、準確、無損傷等特點,在動物醫學臨床應用方面,它可清晰地顯示各臟器及周圍器官的各種斷面像,由于圖像富于實體感,接近于解剖的真實結構,所以應用羊用B超可早期明確診斷。
為提高母羊繁殖效率,誘導青年羊發情,常用羊用B超觀察其卵泡狀況,先在羊群中投放結扎輸精管的公羊,然后在母羊陰道內投放含孕酮的海棉栓,13d后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5OOIU或含促卵泡素5OIU的緩釋劑,2d后取出孕酮海棉栓,約在2-4d內有80%母羊開始發情,使用羊用B超觀察后即可進行配種,也可應用口服甲孕酮的方法代替孕酮海棉栓,即每日在飼料中拌入6mg甲孕酮,連續飼喂15d在停喂甲孕酮前2d,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或促卵泡素。該法也適合在非繁殖季節誘導成年羊發情,誘導過程中,要使用羊用B超觀察其效果。
母羊的激素處理效果檢測中使用羊用B超有哪些好處?
1.能縮短產羔間隔
從產后第45d開始,在母羊群中投放結扎輸精管的試情公羊,同時投放孕酮海棉栓,在產后第58d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或含促卵泡素的緩釋劑,第60d取出孕酮海棉栓,即可誘導母羊發情配種,從而使母羊產羔間隔縮短至210d左右,在處理的過程要使用羊用B超觀察卵泡的情況。
2.提高窩產羔數
在用孕酮海棉栓誘導母羊發情的同時,應用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或促卵泡素進行適度超排,可以提高母羊的窩產羔數,要使用羊用B超觀察其卵泡的發育數量。此外,應用卵泡抑制素對母羊進行主動免疫,也可提高窩產羔數,即在母羊產后30d開始進行主動免疫,20-30d后加強免疫一次,待母羊發情后即可配種。為了提高發情效果,在主動免疫后可與誘導發情處理結合,并要結合羊用B超的檢查才會更好。